•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家庭生活的方式。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在改变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方式。
  • 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各国正在加强应对措施。
  • 社交媒体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但过度依赖也需谨慎。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机器人手术和智能诊断,正在改变治疗方式。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
  •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正在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 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成为数字化时代的重要议题。
  • 智能家居设备使日常生活更加便捷,推动了居住环境的智能化。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提高制造业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随着人们对隐私保护的关注增加,数据安全成为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移动支付的普及正在改变消费者的支付习惯。
  • 电动汽车的兴起预示着交通行业的未来趋势。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数字货币的普及正在改变传统的金融交易方式。
  •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其在金融行业之外的应用逐渐增多。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教育改革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议题。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医疗和娱乐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引领家庭生活向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 全球健康危机促使各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 随着5G网络的推广,物联网设备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运动科技和穿戴设备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 大红鹰网站dhy-合作平台

    大红鹰网站dhy-合作平台

    大红鹰网站dhy 首页 > 大红鹰网站dhy > 行业动态

    成渝高铁设计总体李伟:该路代表中国高铁最高技术

    来源:封面新闻


    8月29日,蓉城夏末。中铁二院总部大楼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李伟正在伏案忙碌。寸头、POLO衫、无框眼镜……典型的工程人打扮。他语气平静,讲述的却是中国铁路发展的波澜历程。

    作为中国第一批高铁设计工程师,李伟曾参与国内多条重要高铁干线建设,从郑西客专到川藏铁路,他一路见证了四川、乃至全国铁路发展。

    中铁二院成渝高铁总体设计负责人李伟

    在其参与的诸多项目中,成渝高铁是意义特殊的一个。

    作为西南地区第一条、目前建成运营的唯一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成渝高铁将两地时空距离缩短到1个多小时,推动了西南两大经济腹地的通联发展。

    成渝两地时空距离逐渐缩短

    李伟的家乡在南充阆中,与重庆临近。小时候,他去重庆大都坐汽车,因为比起铁路,公路通行更方便。

    1999年,在中铁二院工作的他参与内宜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也是在那一年,他第一次坐火车走成渝线,“从成都坐到自贡都要大半天,坐到重庆要十几个小时。”

    这条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条铁路,曾是川渝两地通联要道。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它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沿线居民的出行需求。有没有一条铁路,可以让川渝通联变得更快、更方便?

    之后15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工程人以一条条新建线路,刷新着成都到重庆的铁路通行时长。

    2006年遂渝铁路开通,它将成渝两地时空距离压缩到2个半小时;2012年,遂渝二线正式运行,成都到重庆实现2小时直达;2015年,成渝高铁建成通车,两地铁路通行最短用时只要1小时十几分。

    李伟以成渝高铁总体设计负责人的身份,成为成渝两地交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成渝高铁新中梁山隧道——全国首创,在山肚子里修建“隧道立交”

    在成渝高铁之前,李伟刚刚完成中国第一批高铁之一——郑西高铁(徐兰高速铁路郑西段的前身)的建设。于他而言,成渝高铁是他作为设计总体负责人在家乡修建的第一条高铁。

    “这条高铁连接了西部最大的两座城市,对我自身来说,还是非常自豪的。”李伟说。作为西南地区第一条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成渝高铁从设计到施工有诸多技术突破,有些甚至是全国首创。

    线路西边的龙泉山隧道全长七千三百二十八米,是目前四川最长的高铁双线隧道。该隧道为高瓦斯隧道,具有极大的施工风险。

    “靠近重庆的新中梁山隧道更加复杂。”他说。成渝高铁连接了重庆市内的多个主要客站,要实现几条线路的联通,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几条线的上跨、下穿。

    他们开创性地将上跨、下穿放在山肚子里进行,“隧道立交”由此诞生。

    在新中梁山隧道内,成渝高铁与襄渝线、襄渝二线、渝黔铁路相交,因此形成了一个“四层立交”隧道。“虽然不像高速公路立交桥立体感那么强,但四条隧道重叠在同一个垂直切面上,在国内还是首例。”李伟说。

    连线成网,沪汉蓉高速通道打通

    除了技术难题,李伟还承受了不少“皮肉之苦”。勘测在夏天进行,重庆的气温逼近40度,“光着膀子都要晒脱皮。”可研时期,在办公室连续加班更是常事,“我们有个同事在办公室睡了一个星期,坐公交回家时其他人都捂鼻子。”

    2015年12月26日,成渝高铁终于建成通车。它是西南地区第一条、也是目前建成运营的唯一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它将成都与重庆之间的通行距离缩短为一个多小时,亦打通了沪汉蓉高速通道。

    “我经常坐这条线。”如今,李伟去重庆工作都会坐成渝高铁,“作为设计者,我的感觉就是很熟悉,坐在车上,基本上眯着眼都知道火车到哪里了。”

    目前,成渝高铁每日开行63对,开行密度达到15分钟一列。根据客流预测,到2030年,成渝高铁每日开行动车组将达到200多对,年最高运载能可达6000万人。

    成渝铁路拉开了新中国四川铁路发展的序幕,70年发展 四川铁路实现从零到五千公里突破

    1952年,成渝铁路建成通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它拉开了新中国四川铁路发展的序幕。

    此后近70年间,四川铁路历经四个阶段,实现了从零到运营里程近五千公里,覆盖全省18个州,并全面融入全国高铁路网的突破。

    中铁二院交规院副总工程师仇智勇

    8月30日,绵绵细雨中,中铁二院交规院副总工程师仇智勇,讲述了四川铁路从无到有、从慢到快、连线成网的70年发展历程。

    “四川省现在已经形成总体铁路里程超5000公里,高速铁路里程超1000公里,共有10条出川通道,从格局上形成以成都为中心的放射性路网。”仇智勇介绍。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回顾四川铁路70年发展,他认为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0年到1958年。新中国成立,为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掀起第一波铁路建设高潮,期间修建了成渝铁路、宝成铁路。其中,成渝铁路是新中国第一条建成铁路,实现了成都和重庆之间的连接;宝成铁路是第一条穿越秦岭北上的铁路,使四川与西北连接,进而可以通往京津等华北地区。

    第二阶段从1965年到1976年,主要建设了成昆、襄渝、达成铁路。“这些主要是新三线建设的成果。”仇智勇说,“其中,成昆铁路途径地区地质复杂,它创造了很多记录,在整个世界的铁路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三个阶段为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这个阶段为川内铁路提质增效的时期,即对既有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提高技术标准,“只新建了内昆等一些单线铁路。”

    第四个阶段从2004年至今,可以被称作“高铁时代”。从第一条高速铁路遂渝铁路,到成绵乐铁路、成渝高铁、西成高铁,到在建的成贵铁路,四川高速铁路网正在逐步形成。

    根据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成就新闻发布会上的消息,规划到2020年,四川省铁路营业里程超过5600公里,高铁营业里程超过1400公里。以成都为中心,将全面构建至省内大中城市0.5-2小时,至周边省会城市1-4小时,至京津冀、珠三角8小时快捷小时交通圈,铁路覆盖20个市(州)超过75%的县级以上城市。构建对外“四向八廊十六通道”,内部“一环八射五联”城际网的总体格局,形成对外快速通达、内部便捷联通、实现多式联运的铁路网。

    成渝铁路



    上一篇:美国芯片巨头Micron说日子难过
    下一篇:老罗与锤子手机撇清关系,锤子还叫锤子?
    大红鹰网站dhy免费服务热线
    028-83734198
    地址:成都彭州市工业开发区天彭镇旌旗西路419号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2020 大红鹰平台 版权所有